山拂白云晴亦雪,地邻溯漠夏还冬。
有一种夏日清凉是冰山梁的18度气温;有一种心旷神怡是冰山梁的日出与云海;有一种奇异景观是冰山梁上的巨石嶙峋……
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竟有方圆26平方公里的准平原化地貌,地势波澜起伏,平坦开阔。一堆堆千奇百怪的巨石散落在山巅之上,为这块土地披上神秘的色彩。
今日,探秘冰山梁。
第四纪冰川遗迹
冰山梁位于赤城县与沽源县交界处,沿赤城县城东北70公里处,独石口镇东南5公里,从独石口长城出发,沿着乡间公路驾驶十多公里,就到了冰山梁景区门口,车子可以通过盘山公路开到山顶停车场。
下车的那一刻,美景已经目不暇接,远处青山的轮廓隐约在薄雾中,高耸的风车转动,山上满眼青翠。沿着停车场旁的木头栈道上行三四十米,嶙峋的怪石赫然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栈道两旁的巨石姿态各异,仿佛置身“石头阵”中。
这些巨石,有的突兀耸立,高达两三层楼;有的散落开来,平铺在草甸上;有的层层叠叠,像人工堆砌一样。整个山上,石挨石、石压石,大的、小的、圆的、扁的、长的、短的,千姿百态,被人们赋予了“龟望海”“玉女赏月”“狮子滚绣球”“八戒吻蘑”等形象的名称。你也可以凭借无限的想象力去发现它们更多的特点。
“哪儿来的这么多石头?”置身在此,这样的问题顿时浮现脑海。
“这里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千百万年前,这里或许是汪洋大海。”家住冰山梁脚下虎龙沟村的李胜利为我们揭开谜底。
“70后”李胜利从小生活在这里,他说,小时候最喜欢在冰山梁上玩,也好奇这些石头从哪儿来。后来有专家考证,这里是第四纪冰川遗迹,那些大大小小的“冰臼”是最好的证明。
按照李胜利的指示,我们在一堆石头中寻找,果然,一个个或深或浅的圆形坑出现在眼前,它们就像一块巨石上的“伤疤”,验证着滴水穿石的伟力。
冰臼是古冰川遗迹之一。两三百万年前在巨厚冰层覆盖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时,由于冰层内有巨大压力,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最终形成深坑,这些坑极像舂米的石臼,因此称为冰臼。
行走在这一大片“巨石阵”中,无人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之手。
“点将台”的传说
“看,这就是‘点将台’。”在李胜利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传说中的明朝大将刘铤当年操练兵马的“点将台”。
这是一块长约20米,宽约20米,高约3米的巨石,造型像一个巨大的蘑菇。传说,距离“点将台”8米的地方有一根直立的石柱,是刘铤的拴马桩。在山边北沿有一石槽,有泉水涌出,刘铤的千军万马也喝不完这石槽里的水。
冰山梁属独石口镇,不仅在自然地理上是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一道天然屏障,而且在古代也是内地防御北部少数民族南侵的军事要塞,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在冰山梁一带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有关守边大将报效民族、守土尽忠的传说。
李胜利也听说,在明朝,守关大将刘铤北拒胡兵,兵困冰山,几个月的时间里,刘铤鼓励将士艰苦奋斗,自给自足,挖野菜、觅山果、狩猎的同时进行耕作,还种植了适应冰山梁气候的圆白菜,解决了温饱问题。据说,如今独石口一带还广泛种植这种圆白菜,味道甘甜醇厚。李胜利说,在他小时候,这里还生长着许多野生高粱,也许这也是将士们种植过的粮食。
以前冰山梁叫雾云山,因刘铤将军带兵驻守在此,因此被改为“兵山梁”,再后来,人们感到兵山高耸,顶峰常年积雪不化,后人们又把“兵山”改为“冰山”,“冰山梁”的名称便流传至今。
长城、烽火台,古战场的遗迹虽然残破,却最能见证历史。想当年刘铤带领的守关将士和蒙古铁骑征战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走过千年、万年,当历史都变成云烟,梁还是那道梁,大自然如此慷慨的馈赠,冰山梁,是我们去一次还想再去的地方。本报记者 张凤燕 王瑾涧 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通讯员 梁志刚 赵晨阳 摄影 陈亮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凯发体育手机开户的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凯发体育手机开户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凯发体育手机开户的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