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在烈火中涅槃,或变成晶莹剔透的日用陶瓷远销国外,或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陶瓷珍藏家中。陶瓷,在宣化的工业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随着工业城市的转型,宣化陶瓷正以另一个身份——工业旅游文化符号,承载着陶瓷技艺、传播陶瓷文化的梦想,抒写新的历史。
想要了解陶瓷文化、了解陶瓷工艺,到宣化国玉陶瓷文化园定会不虚此行。
工业与艺术相映成趣
在宣化区幸福街148号1号,当看到一座年代感十足的工厂大门时,不要惊讶,这里就是宣化国玉陶瓷文化园。
宣化国玉陶瓷文化园的前身是宣化第三瓷厂,建于1981年,距今有40多年的历史。2006年企业改制后重组为宣化国玉陶瓷有限公司,当时,主要生产日用陶瓷。2015年选择“工业旅游”产业转型路径,在旧厂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立了国玉陶瓷文化园,成为集旅游参观、陶瓷体验、私人定制、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园区里一座座方方正正的厂房,以白色为主色调,就像是生产的一件件白色陶瓷商品,保持着早期工业文明的特色。但在厚重的工业文化底色上,又在园区的细微处,闪耀着陶瓷文化的艺术光芒。
道路两边,硕大的彩色陶瓷牡丹花,端庄大气,将它围起的花池是日常使用的一个个白瓷杯倒扣层层垒成;一只单脚独立、通身雪白的大公鸡,昂首挺胸,神气十足,走近才看清,构成胸前、背上羽毛的是一个个白色瓷勺,尾羽是用细长的瓷盘拼出,就连鸡腿的纹理都是用一个个小瓷碟拼接而成;更让人震撼的是一条长达19.49米瓷龙,是用3万多件日用陶瓷粘贴、拼接,耗费了匠人数日心血设计完成。龙身上的蓝色釉料装饰,独具匠心,让整条龙栩栩如生。
看到这些,人们不禁赞叹匠人的用心良苦和热爱生活的有趣灵魂,或许他们用这样的方式给予游客艺术的启发:即便是身边很平常的事物,只要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也能成为一件耀眼的艺术作品。
艺术,或许就是从热爱生活开始。
剪纸式瓷板画惊艳绝伦
埋藏的文艺心仿佛被唤醒,蠢蠢欲动,我们快速走进文化陶瓷体验馆。
这座体验馆是由原有煤烧窑车间改造而成,占地4000平方米,包括观光工厂、体验区、时空隧道、陶瓷博物馆、私享瓷定制展览区等多个功能区。
一进大门,是一幅长15米宽3米、名曰“上古风情”的巨幅瓷板雕刻壁画,其结合了中国非遗剪纸艺术,展现宣化风土人情,让人耳目一新。
这幅壁画,是国玉陶瓷的匠人,经过反复实验,突破技术瓶颈,用1099块厚度为12毫米的瓷板,结合石雕、玉雕等民族工艺特点,将手工制作与机械加工相结合,经过1200多摄氏度的高温烧制,历时60天制作完成。画中,象征宣化的镇朔楼、清远楼、拱极楼三座古楼下,热闹的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展现出宣化人民安居乐业、市景繁荣的生活场景。
从惊叹中回神,我们走进观光工厂,这里主要生产的是骨质瓷,工人们正在用清水修验毛坯陶瓷,这一步是瓷器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毛坯陶瓷修验后成为精坯,干燥后就可以素烧,素烧后再打磨和抛光,让瓷器表面更光滑,没有瑕疵。从坯料制备、制模、干燥、施釉到装烧,一路欣赏下来,一件件精美的骨质瓷便从电窑中新鲜出炉。
土与火成就千年文化
揭开骨质瓷制作的神秘感,迫不及待地让人想去体验一把。
体验区设有60个座位,一位游客正穿着围裙,坐在小小的转盘前,小心翼翼地揉泥,再一点点拉坯,最后塑造成自己喜欢的造型,看到她心满意足的表情,便知她在这里成就感满满。
体验区旁是一条上谷窑时空隧道,走在隧道的玻璃栈道上,看着脚下从战国时期到民国初期陶器到瓷器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让人仿佛置身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这条隧道曾是一条煤烧窑生产线,现在保留了80米的长度,在原貌的基础上,打造成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陶瓷时空隧道。
“昼间白烟艳空,夜间红焰烧天。”寥寥几字,便将烧窑的壮观场景生动地还原出来。在时光隧道外,也保留着煤烧窑的特征,窑洞上三个大小不一的口,上面最小的口是观火口,窑工通过这个观火口观察窑内的窑烧状况,也可以通过这个火口第一时间掌握窑内的情况,以便处理突发状况。中间的口用来填煤,最下面的口用来落灰。看着窑洞上被熏黑的砖墙,仿佛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就在这里,曾经日产30000件陶瓷,远销到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私享瓷”留住美丽故事
陶瓷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器型,更在于陶瓷上的画。想要独一无二,非人工绘画莫属。
在另一个深度体验区,国玉陶瓷的匠人正在潜心为瓷器上的图案上色,她左手托住瓷盘底部,右手用特制的鸡头笔,蘸上蓝色的颜料,小心翼翼地滴一滴颜料在上面,再利用重力的作用,将颜料填满整片叶子,素白的瓷盘便有了鲜活的生命,美得不可方物。画完后,再上釉烧制,独一无二的釉下彩骨瓷盘出炉了。
这个盘子便是一位游客定制的“私享瓷”。所谓“私享瓷”,是国玉陶瓷文化园从工业大生产向文化产业转型的主打品牌,旨在为游客打造自己的专属瓷器。在“私享瓷”定制大厅里,摆放着上百件游客定制的各种瓷器,有印着孕妇照的大肚台灯,是宝宝来到人世间最美的纪念;有精美瓷如意庆祝北京冬奥会举办;还有知名人士绘画的艺术瓷瓶……每一件展示品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放在灯下,这些艺术品晶莹剔透,轻敲,声音清脆之立,如筝音流淌,给人以无限遐想……
(记者 赵娜 臧波 亢春宁 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韩梅 摄影 和颖 通讯员 王玮)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凯发体育手机开户的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凯发体育手机开户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凯发体育手机开户的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